[font=][color=]
明 杨继盛 行书七言诗立轴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丁未科,号称大明科举第一榜,其光彩程度,可以和宋仁宗嘉祐二年相比。
进士足足300余人。
比较著名的有:
状元是后来的内阁首辅李春芳;
二甲第九是救时宰相、活太师张居正;
二甲第八十名是“后七子”的领袖王世贞;
就连三甲也出了抗倭名将汪道昆和大学士殷士儋;
其他人以后做到总督巡抚高位的也有很多。
不过,该科第一次在历史上暴得大名,却不是因为以上这些人,而是因为杨继盛。
杨继盛,比张居正只落后两名,二甲第十一。
这个名次,是很容易点选庶吉士的,换句话说就是,这个名次以后是可以进内阁的。
但是杨继盛没有选择这条路。
他决定以实际行动来报效国家,于是选择了一条干实务的路,进入了六部工作。
庚戌之变(嘉靖二十九年,即1550年,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因对明朝“贡市”不遂而发动的战争)以后,咸宁侯仇鸾上疏请开马市。
时任兵部员外郎的杨继盛,以为庚戌大耻未雪,议和示弱是辱国之举,当即上疏:朝廷这时候互市是滑天下之大稽,陛下应该奋发进取,把鼓吹互市的朝臣全都抓起来,广发明诏,大举选将练兵,不出十年,就能荡平俺答。
这篇疏文让嘉靖很是心动,就下令让成国公朱希忠、咸宁侯仇鸾与大学士严嵩、徐阶和兵部公议。
仇鸾听说杨继盛的疏文后,大怒,骂骂咧咧。
因为当时的仇鸾正当红,诸大臣都要卖几分面子给他,于是就上奏嘉靖,称已经派人前往俺答处谈判,不便中止议程。
嘉靖有些犹豫,仇鸾进密疏,以乱议朝政的罪名将杨继盛下到诏狱,后来又贬其为狄道典史。
狄道,远在甘肃边境,番汉杂居,杨继盛在此教化民众,很得人心。
01
02
杨继盛画像
后来仇鸾死去,他暗通俺答的事情被人挖了出来。
嘉靖就又想起了杨继盛,擢升其为诸城知县,一个月之后调南京任户部主事,到南京仅仅三天,屁股还没坐热,旨意又下来了,再升刑部员外郎。
一个月的时间,杨继盛升了五级。
这种放卫星式的升迁当然和内阁首辅严嵩有关。
虽然之前仇鸾和严嵩是一个战壕的队友,但是庚戌之变之后,仇鸾自恃“有功”,渐渐不把严嵩放在眼里。
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所以老严对杨继盛之前弹劾仇鸾的行为很是赞赏。
严嵩希望通过迅速擢升杨继盛的官职,把他变成自己的“政治资源”,用杨继盛的声名给自己涂脂抹粉。
于是不久,严嵩又将杨继盛改任为职权比较重的兵部武选司员外郎,管理武将的升迁调动。
一般人碰到这种情况,都要感激涕零了,但在杨继盛这儿,严嵩打错了算盘。
相比仇鸾,杨继盛对严嵩父子更为痛恨,刚刚抵任一月,他就即刻上本弹劾严嵩。
而且是死劾!
在海瑞之前,大明第一谏臣这个称号是属于杨继盛的。
杨继盛决定用自己的羸弱之躯,掀开沉重的黑暗之门,让一丝光亮透进来。
杨继盛妻子哭劝,认为这个举动无异于自杀式袭击。
但杨继盛不听,沐浴斋戒三日,毅然入朝上疏,弹劾严嵩“十大罪”、“五奸”。
意思很明了:要讨伐俺答,先要除去严嵩。
(未有内贼不去,而可除外贼者。)
杨继盛的奏疏正气如虹,但却在文章的最后犯了朝廷大忌......
他说:希望陛下能听取臣的建议,察觉到严嵩的奸猾,或者召问裕王和景王,或者可以召问各位内阁大学士听取他们的意见。
(愿陛下听臣之言,察嵩之奸。或召问裕、景二王,或询诸阁臣。重则置宪,轻则勒致仕。内贼既去,外贼自除。虽俺答亦必畏陛下之圣断,不战而丧胆矣。)
一来,明代制度:皇太子与皇子平时仅限于参加各种礼仪性活动,一律不得参预政事。
二来,此时前太子(明世宗朱厚熜次子朱载壡)已经去世,裕王(即后来的明穆宗朱载垕)、景王(明世宗朱厚熜第四子朱载圳)隐然成争储之势,嘉靖对此极为敏感。
于是,杨继盛疏中引用的“二王”字样,使得嘉靖大怒,即命锦衣卫将之逮入诏狱,对其严刑拷问到底有何图谋。
03
04
嘉靖画像
杨继盛坦然不惧,答道:“当今朝廷,除了二王,还有谁不怕严嵩吗?”
(非二王谁不慑嵩者!)
严嵩也没闲着,密令手下拷问,因为杨继盛的座主(录取人,有师生之谊)是徐阶,最好利用这件事给徐阶挖个坑。
杨继盛凛凛答道:“为主上尽忠是当臣子的本分,弹劾严嵩需要谁指使?”
最终杨继盛被杖一百,送刑部定罪。
杨继盛性格刚烈,入锦衣卫狱时,有好心的同僚怕他挺不过酷刑,特意给他送来一副蛇胆,要他在行杖时服用,用以止痛。
杨继盛断然拒绝,一笑了之,说:我杨椒山(杨继盛号椒山)自己有胆,用不着这个。
杖后疼痛难熬,牢里阴暗潮湿,杨继盛的双腿开始感染。
他叫来一名看守,添加了一盏更亮的灯。
杨继盛就借着灯光,用碎碗片一点一点割下自己腿上的腐肉。
再一点一点剔除了附在骨头上筋膜。
就连冷血的锦衣卫看了之后,都觉得浑身难受。
(夜半而苏,碎瓷盌,手割腐肉。肉尽,筋挂膜,复手截去。狱卒执灯,颤欲坠。继盛意气自如。)
杨继盛的奏疏震怒了嘉靖,但他的忠正浩然之气却感染了良知犹存的朝臣,大家都打算上疏伸救。
严嵩则趁机煽风点火,对嘉靖说:“这下,必然会有人跳出来咋呼,这帮人别的不会,就会犯上沽名。”
嘉靖最受不了这个,他这辈子最要整治的就是这些英雄好汉,所以决定抓几个人示众当典型。
不久,就有了第一个出头的,他便是杨继盛的直系上司、兵部武选司郎中周冕。
明代的祖制:凡是弹劾奏疏中涉及到的事项,照例是要发还相关部门一一核查。
杨继盛劾章里的第五项罪名,便是吏部尚书欧阳必进等人曾经为严嵩的孙子严效忠假冒军功的事情。
【欧阳必进是严嵩的小舅子。之前严嵩安排欧阳必进担任两广总督,又派家丁去两广“剿灭倭寇”,对外诈称为其孙严效忠,给他安上了一个人在海南琼州手刃七名倭寇的功劳,兵部照例嘉奖。不久,“严效忠”上疏告病的奏疏就到了北京,又由欧阳必进等保荐,让严嵩其他的一个孙子严鹄顶了严效忠的缺,成了锦衣卫千户。而欧阳必进自己也得以进京任职。】
就在太监奉圣旨下兵部查验的当天,严世蕃自己拟好草稿,派人送给武选司郎中周冕,要求他照抄复奏。
严世蕃历来骄横,仗着他爹的势力畅行无阻,只是没想到这次撞上了周冕。
周冕也是一条铁骨铮铮的汉子,担任御史的时候就曾两次上疏抗争权臣,也和杨继盛一样被逮治远谪,但终究是气节不改。
周冕被这种肆无忌惮的欺诈行为所激怒,毅然上疏,揭发严世蕃,伸救杨继盛:
“如果严效忠果真斩首七级,那为什么都没听说其他诸将有斩获的功劳,唯独严效忠一个人勇冠三军?”
“如果严效忠人在两广杀敌,相隔万里,为什么这个谢恩辞职的陈情表报来的这么快?”
“如果严效忠到京之后真的伤的很重,那为什么他只表明自己不能上班而没有说明其他的原因?”
“如果严效忠另外有功应当并论,那严世蕃私下给我写什么小纸条?”
(如曰效忠果斩首七级,何军门诸将俱未闻斩获功,独宰相一孙乃骁勇冠三军?如曰效忠对敌,胫臂受创,计临阵及差委相去未一月,何以万里军情即能驰报?如曰效忠到京以创甚疾故,何以鹄代职之日,止告不能受职?......如曰效忠功当并论,例先奏请。何止用通状,而逼令司官奉行?)
周冕深知,他上完这道疏之后,大概就要陪杨继盛一起去吃诏狱的快餐了。
为了在疏文的内容上不至于被人钻了空子,他事先将事情的原委调查得清清楚楚,指出既没有严效忠这个人,也没有琼州斩首七名倭寇的事情,这完全就是老严的亲信编造的一个骗局。
证据确凿,论证严密,而且在奏疏后附了严世蕃的小纸条原件。
并且声明:如果我说的是假的,就让我和杨继盛一起去死。
05
06
严嵩画像
此疏一上,严嵩等人大惊,千方百计遮掩,诬告周冕挟私报复。
嘉靖认为周冕不等兵部核查公议,私自上奏,显然是对杨继盛受处分的事情不满,下令将其送刑部问讯。
至于严效忠的军功问题,嘉靖也没往深里追究,只是免了严鹄的官,就轻轻放下。
周冕为杨继盛获罪去职之后,案卷转到刑部,刑部侍郎王学益意欲阿谀严嵩,拟定以“诈传亲王令旨”,把杨继盛定为绞刑。
刑部郎中史朝宾与王学益争论,指出奏疏中并没有亲王令旨,指责王学益知法枉法。
严嵩当即下令贬谪史朝宾。
刑部尚书何鳌不敢违抗严嵩,只有将杨继盛的罪名坐实定案并上报嘉靖。
而此时嘉靖还在犹豫。
他对杨继盛扯上他两个儿子很恼怒,但内心又知道杨继盛是一位忠直的人。
所以只把杨继盛打入了死牢,并没有下决心杀他。
严嵩呢,见朝中同情杨继盛的人太多,本来也想做做样子,给杨继盛留条生路以示宽大。
但小弟鄢懋卿以为这样做是养虎贻患,说动了严嵩,严嵩决意杀掉杨继盛。
但明面上疏杀掉杨继盛,嘉靖应该不会同意,于是严嵩玩了一个小心机。
两年之后,浙直总督张经因为被人弹劾冒功,下狱论死。
严嵩就把杨继盛的名字附在处决名单后面上奏,得旨秋后问斩。
消息传出,中外痛惜。
王世贞找到严世蕃,代为恳求,希望可以免杨继盛一死,严世蕃不答应。
杨继盛的妻子伏阙长跪,请求代丈夫一死,王世贞便毅然代她写奏疏:
“臣夫继盛误闻市井之言,尚狃书生之见,遂发狂论。圣明不即加戮,俾从吏议。两经奏谳,俱荷宽恩。今忽阑入张经疏尾,奉旨处决。臣仰惟圣德,昆虫草木皆欲得所,岂惜一回宸顾,下垂覆盆。倘以罪重,必不可赦,愿即斩臣妾首,以代夫诛。夫虽远御魑魅,必能为疆场致死,以报君父。”
字字滴血,句句锥心,剖肝沥胆,一片赤诚。
但奏疏被严党中人扣下了。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十月,年仅40岁的杨继盛被押往西市处斩。
临刑赋诗:
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
生平未报恩,留作忠魂补。
观者涕泣,闻者落泪。
07
08